◎歡迎參與討論,請在這里發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觀點。
我們都生活在一個“超速”時代:漢堡要馬上吃,沖洗照片要一小時以內,公共汽車上人本來已經很多還要拼命往上擠,錯過這班車要多等三分鐘。對速度著迷,既不是來自天性(記得小時候,最喜歡盯著一片云悠悠飄過),也不是因為時間有限(常常上個廁所花上半小時,一點也不覺得久),想來想去只像是個習慣。“做個有效率的人”幾乎成為許多人的座右銘。講求VI設計效率的人必然自我要求很高,反之對生活沒有太高期待的人就不會那么嚴謹。因此,先要求自己理清工作的優先循序,超出自己負荷量時在選擇割舍什么,但是并不是事情多,速度就一定要快,很多時候慢速反而有高效率。掌握重點,注重效果,不光是VI設計效率,還要成果,VI設計效率講求的是速度,但成果才是最后展現出來的東西。方向跟重點都掌握后,才能正確地學習,而不會浪費自己的時間。
2001年,在東元和聲寶兩家老牌家電大廠合并案中,摩根大通集團臺灣區共同負責人郭明鑒扮演著媒婆的角色。事實上,他為銀行所賺進的并購顧問費就超過十億元臺幣。如果有機會跟郭明鑒一起工作,你會發現,他幾乎沒有一刻停下來,他不是打電話、接電話,就是與同事討論事情。他一天只睡三到四小時,連秘書都說:“我每天都在撿剩下的時間”。有人開玩笑地說,要對付郭明鑒其實很簡單,只要把他的手機沒收,關在一個沒有電話的房間,不出一天他就會瘋掉。甚至有人懷疑,他是不是躁郁癥患者,否則,怎么有辦法隨時都保持旺盛的精力。